日前,《光明日报》记者专程来院采访学院党委书记郭斯淦教授(图为郭书记在接受记者的专访)。5月20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下文——

技术教育亟须培养“双师型”师资

——访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郭斯淦教授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郭斯淦,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员会光学和光电子学评审专家。197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专业,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光纤传感研究。其中,半导体材料“气敏-光学”特性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首创性。

“技术教育亟须培养‘双师型’师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郭斯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高等教育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在新世纪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培养的无数‘知识蓝领’。广东省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职业技术教育日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要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双师型’的师资和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所谓 “双师型”师资,就是指既要有学位证书、又要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等级证书的教师队伍,它是现代高等技术师范教育对师资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和应用技术欠缺的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技术水平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技术师范学院,是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广东省职业技术科研信息中心和工业实训中心,也是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它肩负着为广东高职院校、中专、技校及高级职中培养师资的重任。目前,广东有高职院校5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00余所,其所需的教师都要求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应用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技术师范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要有“双师”的能力。

根据广东经济结构的调整的需要,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跳出传统师范师资建设定势思维,把培养“双师型”师资放在学院发展的首位,坚持“三个结合”:即把高职称与技能应用能力的培训结合起来,把高学历与技能应用能力培训结合起来,把校内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与校外一些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构造新型的技术师范教育师资探索一条新路。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建设,目前该学院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45%,博士、硕士占教师总数的70%,外聘的高级技术人才、行业专家、大型企业顾问占教师的6%。该学院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通过设在学院的广东工业中心的专业实训,并辅以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管理旅游等许多国家级、省级技术考核鉴定,学生拥有学士学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双证率”高达93%,这为该院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创造了极大的硬件优势。近四年来,该院学生就业率高达96。8%。实践证明:“双师型”的师资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训能力,凸现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有着巨大的作用。

技术师范教育的师资既要重视“双师型”的建设,又不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郭斯淦强调说:“由于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要直接到高职院校、中专、技校、高级职中教书,他们的师德操守将直接影响毕业后在生产第一线的学生的行为,当前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学生的诚信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通过校训大讨论、讨论确定校庆日和弘扬学院传统精神及开展诚信教育等具体生动的形式,加强师德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了一个崇尚良好师德和恪守职业道德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