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从媒体的编辑部到学院的课室,从网络天空的网友到学院的师生,人人都在关注着黎莹莹!我院师生特别是艺术设计系的领导和同学们都在忙着为黎莹莹寻找骨髓,老干办离退休的老师们从媒体知道学院捐款的事情后,纷纷从微薄的退休金中给莹莹捐款,爱生之心溢于言表。
党委宣传部从各媒体的编辑、记者中获悉,学院师生为莹莹募捐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捐到的十多万元钱足以表达广师师生真情厚意。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的记者、编辑不时与学院通报情况,希望能继续为莹莹寻找骨髓。
一位东莞的刘华中先生,通过南方日报的记者找到党委宣传部的同志,希望提供莹莹骨髓的型号,并告诉他在深圳血液中心的骨髓帐号及联系方式。他说,看了南方日报的报道后,他的心和老师、同学们一样急,关注黎莹莹,就是要给她战胜病魔的力量。
今天刚刚出版的羊城晚报,图文并茂地继续报道我院师生为黎莹莹验血的感人场面。
附:《羊城晚报》3月5日报道——数十同窗为莹莹捐髓无功而返
本报讯 记者莫艳民、实习生陈启峰报道:黎莹莹的病情经本报率先报道后(详见本报3日A3版、4日A4版),有许多热心读者打来电话表示,若经检测骨髓与莹莹的相匹配,愿意捐献,但不清楚应该经过哪些程序?怎么捐?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昨天跟随莹莹所在学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40多位同学一起,来到广州市器官移植中心(位于广州市血站),但折腾了半天都没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也没有一个人顺利捐出骨髓。
“莹莹网站”里一呼百应
3月3日后,有多位读者打来电话表示愿为莹莹捐献骨髓,但不知道什么样的骨髓才适合莹莹?捐献要按什么样的程序?记者曾就此咨询过莹莹所住的中山大学附一院血液科的医生,医生说他们医院不直接受理骨髓捐献,也不清楚具体的程序,热心市民可去广州市器官移植中心的骨髓库。
莹莹的同学得此消息后,在“我们的莹莹”网站(www.sosying.org)上公示,并召集大家一起到广州市器官移植中心去验血捐骨髓。贴子很快就得到了近40人响应,该校大二学生彭伟智对记者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看到这么多平时不认识的校友齐齐为了莹莹,让人感到了人性的温暖。”他说,很想让自己的骨髓在莹莹的身体内生长。
捐献骨髓自掏两千元
可是当同学们昨天来到广州市血站,却一下懵了———现场张贴的条例规定,身高1.6米以上、体重50公斤以上者才可以捐献骨髓。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同学,心急地向血站工作人员求情,希望“通融”让自己检测。
莹莹班里的团支书徐春玲同学说,开始设想愿意去的人都是本班同学,人数较少,所以事先未跟血站联系,也不知道捐献骨髓的规定。到要出发时,才发现响应者比预料的要多许多。血站的工作人员对所有的同学进行全身检测后,淘汰了一部分同学。
接着同学们又被告之,因为通过造血细胞检测才能初步鉴定是否符合被捐人的骨髓,欲捐骨髓者首先应至少捐献200毫升的血,以免除500元检测费。若要完全检测自己的骨髓是否吻合被捐人,还需另付1500元。
骨髓难捐难过得哭了
让同学们感到不知所措的事情接踵而来,若这次不交费只献血,那么下次的献血必须隔半年之后才可进行,若最近检测出与莹莹的骨髓相匹配,再献血就很麻烦了。本来准备捐血的一部分同学们心里七上八下,最后只有三个人捐了血。
记者看到,离开血站时,不少同学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今天上午,广东骨髓库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莹莹的同学们为已定人选捐献骨髓,目前只能到拥有检测设施的广州市器官移植中心检测配型。
|